聚焦造价专家辅助人,共探行业协同新路径
2025年8月9日下午,由志之恒工程解纷研究院主办的造价专家辅助人论坛在成都圆满落幕。本次论坛以“造价法律协同,践行正义使命”为核心,汇聚了造价工程师、建工律师、法官、调解员等百余位行业精英,围绕造价专家辅助人制度实践、能力构建、多元应用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度研讨。论坛由志之恒工程解纷研究院副院长李敏主持,行业大咖齐聚,思想碰撞间为建设工程争议解决领域注入新动能。
开幕致辞:共话行业责任,凝聚协同共识
论坛伊始,成都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成都市房地产人民调解委员会秘书长向鹏,四川天府一带一路商事调解中心执行主任、四川高扬律师事务所书记、主任张洪分别致辞。两位嘉宾均表示,随着建设工程领域纠纷复杂性升级,造价专家辅助人在连接技术与法律、提升争议解决效率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论坛的举办恰逢其时,为行业搭建了宝贵的交流平台。

嘉宾分享:多维视角解构造价专家辅助人核心价值
谢洪学:解析专家辅助人制度本源与实践边界
首位分享嘉宾是四川省造价工程师协会首席专家谢洪学老师,谢老师从制度溯源切入,系统梳理了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发展脉络——从英美法系“专家证人”的对抗性模式,到大陆法系“法庭专家”的职权主义传统,再到我国“专家辅助人”制度的独特定位。他结合《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明确了专家辅助人的法律地位:其意见视为“当事人陈述”,功能聚焦于对鉴定意见质证和专业问题释明,与专家证人、普通证人在功能、资格、效力上存在本质区别。同时,他详细解读了专家辅助人的申请流程、权利义务及实践边界,为从业者提供了清晰的制度指引。

樊地建:全生命周期价值挖掘与能力升级路径
上海建纬(成都)律师事务所主任、成都建纬商事调解中心主任樊地建聚焦造价专家辅助人的“价值发现与能力提升”。他提出,在新规浪潮下(如《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全过程咨询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实施),造价专家辅助人的执业场景已从传统诉讼延伸至项目全生命周期,其价值不仅在于争议解决,更在于前端风控与债权固化。他强调,从业者需实现“三位一体”能力升级:从技术思维转向法律思维,从技术语言转化为法律表达,同时深化工程管理能力,以“技术深度×法律敏感度×行业洞察”构建核心竞争力。

现任法官:司法实践视角下的制度优化与应用突破
现任法官基于其所在法院2013-2025年建工案件数据,揭示了当前司法实践中造价专家辅助人制度的运行现状:建工案件量逐年攀升,造价鉴定依赖度高,但专家辅助人参与率几乎为零,根源在于诉讼主体认知不足、法官释明缺位等。她从
法官视角提出,专家辅助人可在三大场景发力:辅助审查争议性鉴定意见(识别技术漏洞)、替代非必要鉴定(降低诉讼成本)、介入调解阶段(提供中立测算)。同时建议通过加强法官释明权、建立造价专家库等措施,推动制度落地。

刘江:使命、服务模式与行业生态构建
志之恒工程解纷研究院院长、西南交通大学经管院硕士生导师、四川志恒咨询执行董事刘江以“造价专家辅助人使命”为核心,提出其核心使命是“造价法律协同,践行正义使命”。他系统阐述了造价专家辅助人需具备的七大知识体系(工程施工技术、工期、法律、心理学、造价鉴定等)与两大能力素养(批判性思维、写作与口才),并详细分享了多元服务模式:从狭义的诉讼辅助到广义的全流程诉讼服务,再到非诉咨询服务。在获客渠道上,他强调“医不叩门”,建议造价专家辅助人通过传统业务口碑、自媒体传播、专业著作等方式建立行业影响力。

中场休憩:思想碰撞,情谊升温
中场休息期间,参会嘉宾合影留念,在茶歇交流中分享实践经验,探讨行业痛点,为下半场的分享积蓄更多思路。


赵李龙:《工程造价专家辅助人实战指南》首发推介
度量衡工程咨询联盟创始人赵李龙带来《工程造价专家辅助人实战指南》首发分享。该书由刘江、赵李龙、明媚、张侠联合编著,聚焦“造价法律融合新赛道”,涵盖专家辅助人主体资格、知识体系、功能权利、鉴定协同、实务案例等核心内容。赵李龙表示,书籍旨在填补行业实操空白,为从业者提供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流程指引,推动造价专家辅助人制度从“知道”走向“会用”,最终达到“洞见造价,决胜庭质”的境界。

明媚:专家辅助人实操全流程与关键技巧
湖北大有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鉴定中心主任明媚深耕实操落地,详解专家辅助人在诉讼中的核心作用:在举证阶段,需梳理合同、预判争议点、完善证据链、确定鉴定范围;在质证阶段,要组织现场勘验、对鉴定意见初稿/终稿提出针对性异议(聚焦程序、逻辑、数据)、补强证据并可视化呈现。她强调,专家辅助人需精准把握“鉴定人-专家辅助人-法官”三方关系,以专业意见助力裁判者查清事实,避免“以鉴代审”。

郑渭帏:能力跨界,拓展专家辅助人应用场景
志之恒研究院副院长、三信建设咨询集团造价总工郑渭帏提出,造价专家辅助人的核心能力是“技术+法律+软实力”三维体系,其价值不仅限于诉讼,更可延伸至工程全生命周期:招投标阶段的风险预判、项目实施阶段的争议预防、竣工结算阶段的合规审查;在非诉解纷领域,可参与人民调解、行业调解、争议评审;在专项咨询中,为诉前索赔、结算争议提供“造价+法律”复合型方案。他通过多个实操案例,展示了专家辅助人在多元场景中的应用效能。

任礼强:建工律师眼中的理想专家辅助人画像
四川致高律师事务所权益高级合伙人任礼强从建工律师视角出发,勾勒出理想造价专家辅助人的核心素养:需兼具工程施工、造价、法律(尤其是司法鉴定程序)知识,拥有丰富的鉴定人出庭、现场勘验经验;在表达上,需条理清晰、客观中立,善于将技术问题转化为裁判者易懂的语言;介入时机可覆盖从诉讼启动到鉴定全流程,且需获得律师与客户专业人员的双重认可。他通过案例对比,强调“经验匹配度”“出庭应变力”比单纯资质更重要。

互动交流:聚焦痛点,共寻解决方案
分享结束后,参会嘉宾围绕“专家辅助人资格认定”“非诉场景收费标准”“与鉴定人的协同边界”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嘉宾们结合实践经验一一回应,现场氛围活跃,思想火花四溅。

总结致辞:凝心聚力,共促行业发展
最后,四川省造价工程师协会副会长、开元数智集团书记、董事长潘敏作总结发言。他高度评价本次论坛“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温度”,认为各位嘉宾的分享为造价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完善与应用提供了多元视角,期待行业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深化造价与法律的协同,推动建设工程争议解决向更高效、更公正的方向发展。

本次论坛的圆满举办,不仅搭建了行业交流的桥梁,更凝聚了“造价法律协同”的共识。志之恒工程解纷研究院将持续关注造价专家辅助人制度发展,深耕实践研究,为建设工程领域的公平正义贡献专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