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秀论文/二等奖 - 文章详情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毛佳巍
(四川华文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摘 要:本文深入探讨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分别阐述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特点及其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分析了它们对工程造价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提出了应对策略。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进一步说明了三者对工程造价的具体影响。最后,对未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工程造价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工程造价
   0 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这些创新元素不仅为工程建设带来了更高的质量、效率和可持续性,同时也对工程造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确认识和把握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对于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工程建设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特点及应用
   1.1 新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1)数字化技术
   数字化技术包括建筑信息模型(BIM)、大数据、云计算等。BIM 技术可以实现三维建模和可视化,提高设计的准确性和协同性;大数据可以为工程造价提供更准确的预测和分析;云计算则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高效计算。
  (2)智能化技术
   智能化技术如智能机器人、自动化施工设备等,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减少人工成本和安全风险。
  (3)绿色环保技术
   绿色环保技术如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及绿色建筑材料和节能技术,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2 新材料的特点及应用
  (1)高性能材料
   高性能材料如高强度混凝土、高性能钢材等,具有更高的强度、耐久性和可靠性,可以减少材料用量和结构尺寸,降低工程造价。
  (2)绿色环保材料
   绿色环保材料如可降解材料、再生材料等,具有环保、节能、可持续的特点,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
  (3)新型功能材料
   新型功能材料如智能材料、自修复材料等,具有特殊的性能和功能,可以提高工程的安全性、耐久性和智能化水平。
   1.3 新工艺的特点及应用
  (1)预制装配式工艺
   预制装配式工艺可以将建筑构件在工厂进行预制,然后在施工现场进行装配,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减少现场作业和环境污染。
  (2)3D 打印技术
   3D 打印技术可以直接将建筑材料按照设计模型进行打印,实现快速、高效、个性化的施工,适用于复杂结构和特殊需求的工程。
  (3)绿色施工工艺
   绿色施工工艺如节能环保施工技术、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等,可以降低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工程的可持续性。
   2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对工程造价的积极影响
   2.1 降低工程造价
  (1)提高材料利用率
   新技术、新材料可以提高材料的性能和质量,减少材料的浪费和损耗,从而降低材料成本。例如,高性能混凝土可以减少混凝土的用量,高强度钢材可以减少钢材的用量。
  (2)提高施工效率
   新技术、新工艺可以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降低人工成本和设备租赁成本。例如,智能机器人可以自动完成一些重复性的工作,预制装配式工艺可以减少现场作业时间。
  (3)降低维护成本
   新技术、新材料可以提高工程的耐久性和可靠性,减少后期的维护和维修成本。例如,自修复材料可以自动修复裂缝和损伤,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
   2.2 提高工程质量
  (1)保证设计准确性
   新技术如 BIM 技术可以实现三维建模和可视化,提高设计的准确性和协同性,减少设计错误和变更,从而提高工程质量。
  (2)提高施工精度
   新工艺如 3D 打印技术可以实现高精度的施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精度。新型材料如高性能材料可以提高工程的强度和耐久性,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3)增强工程性能
   新技术、新材料可以为工程赋予新的性能和功能,如智能材料可以实现工程的智能化监测和控制,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3 促进可持续发展
  (1)节约能源资源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可以采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例如,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可以为工程提供清洁能源,绿色建筑材料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2)减少环境污染
   绿色施工工艺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粉尘、噪音、废水等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新型材料如可降解材料、再生材料等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
  (3)提高工程可持续性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可以提高工程的耐久性和可靠性,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减少工程的拆除和重建,提高工程的可持续性。
   3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对工程造价的消极影响
   3.1 增加前期投入成本
  (1)技术研发成本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投入,这些成本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工程造价。例如,BIM 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需要购买软件和培训人员,增加了工程的前期投入成本。
  (2)设备购置成本
   新工艺如 3D 打印技术需要购置专门的设备,这些设备的价格较高,会增加工程的设备购置成本。新型材料如高性能材料的价格也可能比传统材料高,增加了材料成本。
  (3)人员培训成本
   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这些培训成本会增加工程的人工成本。
   3.2 存在技术风险
  (1)技术不成熟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可能存在技术不成熟的问题,导致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风险。例如,3D 打印技术在一些复杂结构的施工中可能存在强度不足的问题,新型材料的性能和质量也可能不稳定。
  (2)兼容性问题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可能与传统的工程技术和材料不兼容,导致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困难。例如,BIM 技术与传统的二维图纸设计可能存在兼容性问题,新型材料与传统材料的连接和配合也可能存在问题。
  (3)技术更新换代快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更新换代速度较快,可能导致工程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技术升级和改造,增加了工程的后期维护成本。
   3.3 市场供应不稳定
  (1)供应渠道有限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市场供应可能有限,导致材料和设备的采购困难。例如,一些新型材料可能只有少数厂家生产,供应渠道有限,价格也可能较高。
  (2)价格波动大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价格可能波动较大,受到市场供求关系、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例如,3D 打印设备的价格可能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下降,新型材料的价格也可能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波动。
  (3)质量参差不齐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市场监管可能不完善,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一些不良厂家可能为了追求利润而降低产品质量,给工程带来质量风险。
   4 应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对工程造价影响的策略
   4.1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
  (1)加大研发投入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通过技术创新,可以降低技术成本,提高技术的成熟度和稳定性。
  (2)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
   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加快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通过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提高技术研发的效率和质量。
  (3)鼓励技术创新和应用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应用。例如,对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工程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提高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2 加强成本控制和管理
  (1)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在工程建设前期,应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不同技术方案的成本和效益,选择最优的技术方案。在技术方案的选择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技术的成熟度、稳定性、成本和效益等因素。
  (2)加强成本预算和控制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加强成本预算和控制,严格控制工程的成本支出。对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应制定专门的成本预算和控制方案,确保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优化设计、合理施工等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工程成本。例如,采用预制装配式工艺可以减少现场作业和材料浪费,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4.3 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
  (1)进行技术风险评估
   在工程建设前期,应进行技术风险评估,识别和分析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可能带来的风险。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
  (2)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一旦发现风险,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避免风险扩大化。
  (3)购买工程保险
   购买工程保险可以为工程建设提供风险保障,降低工程的经济损失。在选择工程保险时,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和风险情况,选择合适的保险产品和保险方案。
   4.4 加强市场监管和规范
  (1)完善市场监管机制
   政府应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市场监管,建立健全产品质量标准和认证体系,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2)规范市场秩序
   加强对市场秩序的规范,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健康发展。
  (3)加强信息服务和引导
   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加强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信息服务和引导,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市场信息等服务;通过信息服务和引导,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动态和市场需求,降低市场风险。
   5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对工程造价影响的案例分析
   5.1 案例一:某高层商业建筑采用 BIM 技术和预制装配式工艺
   5.1.1 程概况
   该商业建筑为高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约 5 万平方米。工程采用 BIM 技术进行设计和施工管理,同时采用预制装配式工艺进行主体结构的施工。
   5.1.2 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5.1.2.1 积极影响
  (1)提高设计准确性:BIM 技术实现了三维建模和可视化,提高了设计的准确性和协同性,减少了设计错误和变更,降低了设计成本。
  (2)提高施工效率:预制装配式工艺将建筑构件在工厂进行预制,然后在施工现场进行装配,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工期,降低了人工成本和设备租赁成本。
  (3)降低维护成本:预制装配式工艺采用的构件质量较高,耐久性和可靠性好,减少了后期的维护和维修成本。
   5.1.2.2 消极影响
  (1)增加前期投入成本:BIM 技术的应用需要购买软件和培训人员,预制装配式工艺需要购置专门的生产设备和运输设备,增加了工程的前期投入成本。
  (2)存在技术风险:预制装配式工艺在连接节点的处理上可能存在技术风险,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测。
   5.1.3 应对策略
  (1)加强技术培训:对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 BIM 技术和预制装配式工艺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
  (2)进行技术创新:对预制装配式工艺的连接节点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连接节点的质量和可靠性。
  (3)加强成本控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成本预算和控制,严格控制工程的成本支出。
   5.2 案例二:某绿色建筑采用新型节能材料和可再生能源技术
   5.2.1 工程概况
   该绿色建筑为多层住宅建筑,建筑面积约 2 万平方米。工程采用新型节能材料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如太阳能热水器、地源热泵等。
   5.2.2 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5.2.2.1 积极影响
  (1)节约能源资源:新型节能材料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能源费用支出。例如,太阳能热水器可以为居民提供热水,地源热泵可以为建筑提供供暖和制冷,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2)提高工程质量:新型节能材料具有更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可以提高建筑的舒适性和节能性;可再生能源技术可以为建筑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提高建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获得政策支持:绿色建筑可以获得政府的政策支持,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降低了工程的建设成本。
  5.2.2.2 消极影响
  (1)增加前期投入成本:新型节能材料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价格较高,增加了工程的材料成本和设备购置成本。
  (2)存在技术风险:新型节能材料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可能存在技术不成熟的问题,导致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风险。例如,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可能受到天气条件的影响,地源热泵的运行稳定性可能受到地质条件的影响。
   5.2.3 应对策略
  (1)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在工程建设前期,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不同节能方案的成本和效益,选择最优的节能方案。
  (2)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加大对新型节能材料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通过技术创新,可以降低技术成本,提高技术的成熟度和稳定性。
  (3)加强质量控制和检测:对新型节能材料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6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工程造价中的发展趋势
   6.1 智能化发展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例如,智能建筑材料可以实现自我监测、自我修复和自我调节,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智能施工设备可以实现自动化施工和智能化管理,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6.2 绿色化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将向绿色化方向发展。例如,绿色建筑材料可以实现环保、节能、可持续的特点,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绿色施工工艺可以实现节能环保施工,降低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6.3 个性化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个性化需求的增加,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将向个性化方向发展。例如,3D 打印技术可以实现个性化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新型功能材料可以为工程赋予特殊的性能和功能,实现个性化的工程应用。
   6.4 集成化发展趋势
   随着工程建设的复杂性和综合性的增加,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将向集成化方向发展。例如,BIM 技术可以实现设计、施工、运营的一体化管理,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和质量;装配式建筑可以实现建筑构件的标准化、模块化生产和装配,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7 结语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对工程造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们可以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它们也可能增加前期投入成本、存在技术风险、市场供应不稳定等问题。为了应对这些影响,我们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加强成本控制和管理、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加强市场监管和规范。通过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可以充分发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优势,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建设效益。未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将向智能化、绿色化、个性化、集成化方向发展,为工程建设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王雪青, 孙凌志. 工程造价管理[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9.
   [2]张建平. BIM 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 建筑经济, 2018(2): 41-45.
   [3]李慧敏, 王卓甫. 大数据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 工程管理学报, 2019(3): 113-118.
   [4]黄如福. 云计算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 建筑经济, 2017(10): 71-74.
   [5]王广斌, 张雷, 谭丹. 基于 BIM 的工程项目智能化管理系统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2016(6): 119-124.
   [6]李明, 王志强. 新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对工程造价的影响[J]. 建筑材料学报, 2018(4): 641-646.
   [7]刘艳, 张辉. 新工艺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对工程造价的影响[J]. 施工技术, 2019(12): 112-115.